智能旋进旋涡流量计其详细的操作步骤具体如下
点击次数:21 更新时间:2025-08-21
智能旋进旋涡流量计是一种基于微处理器技术的高精度流量测量仪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等行业的气体与液体计量。其核心原理是流体通过螺旋形导流叶片时形成剧烈旋涡流,旋涡在扩散段受回流作用产生二次旋转,形成陀螺式涡流进动现象。该进动频率与流量大小成正比,且不受流体物理性质和密度影响,通过检测元件测量频率即可精确计算流量,在较宽流量范围内保持良好线性度。
智能旋进旋涡流量计的操作需遵循安装、参数设置、运行监控及维护等流程,以确保测量精准和设备稳定。以下是详细操作步骤:
一、安装前准备
仪表检查
核对流量计型号、规格(管径、测量范围、介质类型)是否与实际工况匹配(如气体/液体、压力等级、温度范围)。
检查仪表外观是否完好,传感器、表头、连接线缆有无破损,配件(如法兰、密封垫片)是否齐全。
工况确认
确认管道内介质状态:需为单相流体(避免气液混合、含大量杂质或颗粒),且流速在仪表量程范围内(通常建议工作在量程的10%-90%以保证精度)。
检查管道参数:管径需与流量计公称直径一致(允许±1mm偏差),管道材质应为金属(如钢、铸铁),避免非金属管道影响传感器信号。
二、安装操作
管道安装要求
直管段长度:上游直管段长度≥10倍管径(DN),下游直管段长度≥5倍管径,避免阀门、弯头、泵等设备产生的流场干扰。若空间受限,可加装整流器。
安装方向:流量计外壳箭头方向需与介质流向一致(不可反向安装);水平管道安装时,传感器应处于管道下半部(避免顶部气泡或底部沉淀影响),垂直管道安装时介质需自下而上流动。
连接方式:法兰连接时,确保密封垫片不突出于管道内壁(避免干扰流场);螺纹连接需做好密封,防止介质泄漏。
环境与辅助安装
远离强振动源(如泵体)、强电磁干扰(如电机、变压器),必要时加装减振支架或屏蔽罩。
表头安装位置需便于观察和操作,避免阳光直射、雨淋或高温环境(如需,加装防护箱)。
若测量高温介质(如蒸汽),需确认流量计的耐高温等级,并在安装前预热管道,避免仪表骤热损坏。
三、参数设置与启动
初始参数配置
接通电源(确认电压与仪表标注一致,如DC 24V或AC 220V),表头显示屏启动后进入参数设置模式(按“设置”键或通过专用软件连接)。
关键参数设置:
介质类型(气体/液体)、公称直径(DN)、量程范围(最小/最大流量);
工作压力、温度(若为气体,需设置标况/工况转换参数,如标准温度20℃、标准压力101.325kPa);
计量单位(如m³/h、L/min)、通讯参数(如RS485的波特率、地址,用于远程传输)。
启动与排气
缓慢开启流量计前后阀门(先开上游阀,再开下游阀),避免介质冲击传感器(尤其是液体,防止水锤现象)。
若测量气体或易产生气泡的液体,需打开管道排气阀,排净管道内空气后再关闭,确保传感器完q充满介质。
四、运行监控与操作
日常数据查看
表头实时显示瞬时流量、累积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通过“切换”键可循环查看不同数据。
若配备远程监控系统(如PLC、SCADA),通过通讯接口(RS485、4G等)读取数据,监控流量变化趋势。
异常处理
若显示“流量为0”但管道有介质流动:检查传感器是否堵塞、接线是否松动,或介质流速低于最小量程。
若数据波动大:排查管道是否有湍流(如阀门未全开)、介质是否含气泡,或传感器安装直管段不足。
若显示“故障代码”(如Err-01):参照仪表说明书对应代码含义,如传感器故障、电源异常等,及时维修或更换部件。
五、维护与校准
定期维护
每3-6个月检查一次:表头密封性(防止进水)、连接法兰是否泄漏、传感器内壁是否结垢(尤其测量易结垢液体,如冷却水),必要时拆解清洗(需专业人员操作)。
清理表头显示屏灰尘,确保读数清晰;检查电源线路,避免老化或接触不良。
校准操作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校准(送至计量机构或现场校准),通过标准流量计对比,调整仪表系数(K值),确保测量精度符合要求。
校准前需记录当前参数,校准后按新系数重新设置,并保存参数。
六、停机操作
短期停机:关闭流量计下游阀门,再关闭上游阀门,保持仪表内充满介质(避免空管导致传感器干燥或杂质沉积)。
长期停机:关闭上下游阀门,排空管道内介质,断开电源,表头做好防尘防潮保护;若测量腐蚀性介质,需冲洗传感器后存放。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智能旋进旋涡流量计竟然应用于以下几大领域